11月3日,从南京市水资源管理中心获悉,近年来该中心创新将财政管理的理念融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中,推出“水预算管理”新举措。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来实现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的双控目标,贯彻执行《节约用水条例》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要求,探索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水权交易作用。

去年7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的通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0个地区开展水预算管理从省域到县域,涵盖流域的水预算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水资源管理从“总量控制”向“精细化预算”的转型。南京市以重点石化企业为“点”,用“解剖麻雀”的工作思路,探索水预算管理在企业“取—用—节—耗—排”的过程中实践生根开花结果。
一、水预算编制上下联动、科学测算
扬子石化是中国石化旗下核心炼化企业,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芳烃、乙烯生产基地,目前拥有1250万吨/年原油加工、80万吨/年乙烯、140万吨/年芳烃装置为核心的43套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年产800多万吨,属于特大型国有石化企业,年均用水量约为3500万立方米。
南京市水资源管理中心深入调研扬子石化节水工作现状,探索水预算管理的实践与发展,通过深度调研其水预算管理实践,剖析了“数据驱动—流程优化—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为高耗水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用水精细化管理和高效配置模式。
扬子石化水预算管理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用水总量及强度双控政策为前提,以南京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达的用水指标为基础。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确保预算既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又贴合各单元生产计划、工艺用水定额、节水技术改造规划等实际情况。
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对于新增用水项目或工艺调整较大的情况,采用零基预算,以用水定额为基点核算用水规模;对于常规生产用水,则采用滚动预算,同时根据每月实际用水情况对后续月份预算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预算的灵活度与适应性。
用水指标层层细化、逐级分解,明确装置产品具体的用水额度和节水目标。同时,为各单位和部门设定关键用水绩效指标(KPI),如单位产品用水量、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将水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形成全员参与、层层负责的水预算管理格局。
二、水预算执行全程监控、智能管控
2023年,扬子石化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其智慧扬子管控中心建成投用实现了对公司59套大型石化装置用水过程的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分级负责,实现了对水预算执行全流程的信息化监控。
平台对扬子石化一、二、三级共194个用水计量设施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同时具备自动分析、图表展示、预警推送等功能。通过可视化界面,管理人员可直观了解各单位、各时段的用水情况,实时跟进预算执行进度与执行偏差。系统设置超预算警报功能,当某个点位用水量执行度达到80%时,系统自动预警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节水措施;当用水量执行度超过100%时,系统启动异常分析程序,查找可能原因并通知相关责任人。2024年5月的一天,系统通过AI算法识别出循环水系统“异常补水”,并将问题定位为3#冷却塔填料破损,及时通知责任部门进行更换,实现月节水量达9.8万吨。
三、水预算成效评估,驱动节水技改走深走实
定期组织召开水预算执行情况评估会议,总结分析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节水技改意见。落实奖惩机制,对于预算执行良好的单位和部门,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未完成预算目标的,需说明原因并制定整改计划或提出节水技改意见,按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
利用智慧扬子管控中心的数据追溯与深度挖掘功能,与历史用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阶段的水预算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通过对主要用水指标(如用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取用量、废水排放量、节水设备运行率等)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发现企业用水潜在问题,倒逼企业深度节水控水、减排提效。
扬子石化通过构建“预算引领—智慧管控—创新驱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了用水量连续五年下降、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7.3%的显著成效。未来企业将进一步探索节水产业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强化跨部门协同,力争2027年达到“工业新水量较2021年下降15%、水预算准确率98%”的行业标杆水平,为石化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扬子方案”。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4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