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294843X/2023-20348 | 信息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重点工作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南京市水务局 | 生成日期: | 2023-01-20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
信息名称: | 2023年南京水务简报第1期 | ||
文 号: | 关 键 词: | 污水管网;水环境;河道水环境;整治;岸线 | |
内容概览: | |||
在线链接地址: | |||
文件下载: | |||
【工作动态】
·我市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
·从“源头水”到“龙头水”,我市织牢供水安全网
·我市强化“规建管”统筹,持续巩固长江岸线保护成效
【媒体聚焦】
·2022年栖霞创建13处幸福河湖
·南京水务亮出今年工作清单——改造84公里污水管网,打造“15分钟乐水圈”
【重点工作进度】
·南京市水务局重点工作进度
【工作动态】
我市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
2022年,我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100%,26条已整治国省考黑臭水体的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一是有序推进建成区水体质量改善。印发《南京市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攻坚战实施方案》,完成25项河道水环境治理项目。玉带河、西玉带河、金川河、中山河等4个项目纳入省级“城市水体滨水空间示范项目”,与奥体北河等项目获得省级补助资金3500万元。二是有序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治理。坚持把暗涵当作明河治理,累计完成进香河、内金川河东支等51处城市暗涵整治,基本实现涵内整洁、污水纳管、雨水通道恢复等目标。试点推进里圩河R08、内秦淮河中段内桥北等重点较大排口精准限流截流和雨水释放改造,有力提升城市河道水质稳定性。三是有序推进央督涉水问题整改。2022年污水管网改造任务已完成,排查的10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污水直排问题已整改9个,针对22处河道水环境问题制订的58项工程性措施已完成39项,整改工作满足序时进度要求。
从“源头水”到“龙头水”,我市织牢供水安全网
我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通过管好“四类水”,实现供水服务的高品质和用水行为的高效率。一是管好“源头水”。推进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水源地达标建设及核准等工作,加快“2套方案、1个管理办法”编制报批。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59.1亿立方米以内,在2021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荣获全省第一。二是管好“管网水”。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梳理各区域尤其是农村等供水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管网现状,形成整治方案、任务清单及年度改造计划,定期调度考核改造成效,促进供水管网体系可持续发展。2022年完成供水管网新建改造80公里,2023年计划完成75公里以上。三是管好“再生水”。开展再生水利用工作调研,拓宽利用渠道,全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率达21.67%。四是管好“龙头水”。农村供水方面,增加水质检测监测频次,加强供水管网、增压站等供水设施巡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农村地区供水水质始终保持优良。城市供水方面,严格落实巡查、维护、检测等环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消险维护,梳理摸排有二次供水改造诉求的小区,消除监管盲区,保证城市二次供水水质。
我市强化“规建管”统筹,持续巩固长江岸线保护成效
我市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来落实,在长江大保护中勇挑大梁。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长江保护法》出台后全国首部实施性专项地方立法。《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经市规委会审查通过,明确合理控制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提高岸线科学高效利用水平。二是加大生态修复。在长江岸线整治提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沿江各区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打造,批复完成浦口区长江桥林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源涵养工程、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武家嘴船厂遗址公园蓝昇段生态修复(综合提升)、鼓楼区长江岸线三汊河入江口(秦淮河入江口鱼类自然繁育地)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提升长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三是深化段格巡查。结合河长制巡查,完善长江河道管护责任体系,制定印发年度长江段格化巡查管理计划和成效评估办法,启动巡查志愿者活动。2022年,出动巡查人员2万多人次,巡查岸线2.5万公里,有效遏制了岸线乱建、乱堆问题的反弹回潮。
【媒体聚焦】
2022年栖霞创建13处幸福河湖
鱼翔浅底、鹭鸟咸集,多种生物在这里安家;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居民新增茶余饭后好去处……近日,栖霞区北十里长沟西支“幸福河湖”主题公园建设完成,周边居民新添一个活力亲民的“口袋公园”。漫步在西支边的步道上,欣赏着古色古香的浮雕景墙,兼具生态性和趣味性的绿色景观在四周环绕,可谓“健身赏景两相宜”。
北十里长沟西支是栖霞区燕子矶街道一条重要的通江排水河道。此次建设完成的主题公园位于西支观音门街以北路段,所沿河道全长约500米。沿着燕春路走到燕津大道交叉口,便能看到一处木色水波花纹的标志性景观,于此处下坡,便能进入该主题公园。
“我们将公园分为幸福河湖政策宣传区、长江大保护知识普及区、古代水文化体验区和燕子矶观音山文化展示区,通过新增文艺小品、江豚雕塑、治水人物打卡墙、补水口景观等水元素,丰富居民的亲水活动空间。”栖霞区水务局河长办负责人王超说,环境提升后的西支,在给予周边居民沉浸式亲水体验的同时,也散发出无尽的生态魅力,“建设该公园,不仅是对西支核心区域进一步改造提升,也改善了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使之与周边燕子矶公园、南京观音山等景区形成联动,成为居民身边的‘口袋公园’。”
近年来,栖霞区持续推动水环境整治,区域内水环境实现从消除黑臭水体到全面消劣,再到幸福河湖的跨越。2021年,栖霞区在北十里长沟东支开展幸福河湖的实践探索,被评为全市样板“幸福河湖”。2022年,栖霞区持续发力,高标准建设完成周冲水库、仙林湖等13处幸福河湖,截至目前,12处河湖均以超90分的高分通过市级考评验收,被评为市级“示范幸福河湖”,北十里长沟西支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我市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到2023年,栖霞区还将创建4条幸福河湖,届时,栖霞“水清、水秀、水韵、水宁”的人水和谐新画卷将徐徐展开。
——节选自《南京日报》2022年12月11日
南京水务亮出今年工作清单——改造84公里污水管网,打造“15分钟乐水圈”
完成84公里污水管网改造;推进末端截流设施有序拆除或常态化开启;力争环卫、绿化用水量中再生水占比提升至10%以上;升级“15分钟亲水圈”为“15分钟乐水圈”……昨天,市水务局在2023年度水务工作务虚会上,亮出了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市水务局局长程军在务虚会上介绍,今年,我市针对水环境的刚性目标至少有“三个全部”: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优;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城市水体“消劣提质”全面完成。为此,我市将在建设、调度、管理等方面“要精准”,将重点推进东阳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厂外配套管网、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等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77%以上”目标;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完成84公里污水管网改造、10个达标区污水直排问题整改和22个河道水环境问题整治。
雨天溢流污染已成为当前河道水环境突出问题,为此,我市在推动剩余2处暗涵整治时,将坚持“分、疏、改、释”相结合,对既有粗放、不合理的截流设施分类进行优化升级,创造条件推进末端截流设施有序拆除或常态化开启,切实构建源头分流和末端污水纳管、雨水入河的清污分离体系。
污水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是各大城市探索的重点,其不仅解决“水脏”的问题,又能化解“水少”的问题。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2025年底再生水利用率达25%”的目标,制定全市再生水循环利用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在部分新建园区进行试点,鼓励引导园区与再生水生产企业合作规划建设厂、站、网,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将利用城北等污水厂已建成的再生水管网,新设5个补水点,满足周边市政、绿化用水需求。力争环卫、绿化用水量中再生水占比提升至10%以上。
“今年是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要继续保持‘一山更比一山高’的追求。”程军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活水绕城”工程,以大江大河等为骨干、河湖水体为脉络、闸站库坝为节点,形成江河湖库畅流连通、内外河调控自如的河网水系。采用生态化建设标准,尊重河湖原有形态,尽可能变“两面光、三面光”堤岸为宽缓多变的隐形堤岸,将单一的防御线变成风景线、幸福线。将聚焦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滨江城市客厅建设等,有机融合公园小品、沿河绿道、文旅驿站等项目,不断拓展河湖的社会价值和服务功能。升级“15分钟亲水圈”为“15分钟乐水圈”,打造更多的宜居宜养宜游的滨水生态公园,让更多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进园”。
——节选自《南京日报》2023年1月16日
【重点工作进度】
一、重点项目进度表
二、河湖水环境提升项目进展情况
三、消险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四、积淹水整治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备注:2021年下半年69项防汛消险项目,计划2022年汛前基本完成,目前完工69项。2022年实施25项,目前完工25项。
五、污水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