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人的一封廉洁家书

来源:市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时间:2025-09-12 11:36:00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亲爱的家人:

古有子罕弗受玉,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而廉洁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

当献玉者以玉工皆称此乃珍宝为由劝说时,子罕的回答掷地有声:若我纳玉,你我皆失其宝——你失美玉,我失廉洁。这声跨越千年的拒绝,不仅是官员纪律约束的体现,更是价值观的主动选择。纪律只是底线,真正让他抬手挡回去的,是心里那把尺:他知道司城一官,是给大家修渠防洪的公器,不是给自己挖金窖的私具;他把廉洁二字看得比那块玉更重,心里排了个队——德在先,钱在后,干净的心安,比金玉满堂更值钱;他更明白,自己这一拒,就是在告诉百姓:官不要玉,民就不必送玉,久而久之,送礼的路就荒了。

关于廉洁,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价值观?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三把尺子、一颗初心。第一把尺子是公私分明。公家的钱、公家的权,一分一厘都不能挪作私用。应该记住,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百姓办事,保障民生、扶危济困,不能变成自家存折上的数字。第二把尺子是行稳致远。面对诱惑,首先要提醒自己: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当下,不少人浸染浮躁之气,面对微利之诱而心动,面对五色之惑而目眩,导致为人失度、处事失矩。人生之路,纵有高低起伏,但行稳才能致远。与其穷困潦倒时幻想一夜暴富,迷茫失意时盼一夜成名,不如涵养心态,练就定下来的心境、沉下去的作风、低下去的谦逊,保持奋发状态,在岗位上敢为能为,身为示范。第三把尺子是代代相传。今天的拒绝,是在为下一代立规矩;我们手不沾灰,孩子眼里才有光,愿他们长大后,也把这份干净与担当传给自己的儿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走到什么岗位,我们都要守住这三把尺子:尺子虽小,却能丈量一生的高度,初心虽轻,却可压稳一世的脚跟。一代代人相传,把每一次说的坚定、每一次说我来的担当,继续写进家书、写进岗位、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让清风正气从家门开始吹向社会。

我们应做遵规守纪的模范人。这不仅是对社会秩序的守护,更是对自我修养的锤炼。在车水马龙的路口,有人坚持红灯停绿灯行,哪怕四周无人也不越雷池,这是对交通规则的敬畏;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有人自觉将手机调至静音,轻声细语间传递着对公共秩序的尊重;在工作岗位上,有人严守职业规范,不越红线、不踩底线,用严谨态度诠释着责任担当。规则并非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托举文明的基石。模范者从不把遵规守纪当作被动要求,而是内化为行为自觉:他们会主动捡起遗落的垃圾,维护环境整洁;会在排队时耐心等候,拒绝插队加塞;会在网络空间谨言慎行,守护清朗环境。这种发自内心的坚守,如同微光汇聚成星河,让集体更有凝聚力,让社会更具向心力。当每个人都以模范为镜,将规则意识融入举手投足,就能在平凡日常中书写出文明的注脚,让遵规守纪成为时代最动人的风景。

我们也把廉洁过成日子里的烟火气。饭桌上不剩一粒米,是对粮食的敬畏;顺手关掉哗哗的水,是对公家资源的疼惜;别人提出的一盒月饼、一张卡,轻轻一句谢谢,不用了,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尊重。当廉洁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成为每天伸手就能摸到的温度,你会发现,午后的风更清,夜里的灯更亮,连月亮也仿佛住进自家的小院;当它成为习惯,清风自来,明月也常伴家门。

愿我们共同守护水务人的清澈初心,让家庭成为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

2025年8月7日

(市三汊河河口闸管理处 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