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时间:2025-09-12 11:28:00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女儿亲启:
古时的家书既是牵系亲情的线,更是传递精神的桥。正因从前寄信难、传书慢,每一字都落得郑重。此时提笔有些犯难,空讲大道理显得敷衍,不如就顺着心里的话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你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养成了老一辈节约的习惯,小时候不像别家伢儿那样跟我们要零花钱,文具用到旧了还舍不得换,压岁钱整整齐齐存着,攒够了就去买书。你妈总叮嘱你别太省,刮风下雨打个车,结果风雪天就看你裹着围巾蹬得满头冒热气。暑假想出门旅游,也是先张罗着做一阵子家教攒钱。别人家父母愁孩子花销大,我们却担心你太省了,出门在外过得不好。可又转念想,节俭本是美德,我们这份担心,究竟从何而来?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讲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文章,倒是解答了我的疑惑。人们总以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得一层一层自下而上实现,事实上马斯洛很快又提出了新的模型,在尊重和自我实现之间,增加了求知和审美需求,更要紧的是,这些需求是能自上往下调整的。文人为了寻一句好诗、科学家为了钻一个课题,能把物质享受搁在一旁;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存亡,将自身安危抛在脑后。范仲淹在《告诸子书》中说“吾家素清俭,世守寒素。汝等宜各安分,勿谋非分之禄。”司马光家训《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就是不希望后世子孙将目光聚焦在满足享乐,而忘记了立身的根本与行事的底线。
人各有志,高层次的需求是个体化、非标准的,因此商业社会盯着生理和安全这些可标准化的需求,列出了无限长的欲望清单,又通过构造特定的消费语境,将社交和被尊重的需求异化为开“豪车”、背“奢侈品”包,将消费水平与社会地位进行绑定。在消费主义的大力鼓吹下,“节俭朴素”似乎成了上一辈人专属的美德,有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在吃穿用度上极尽奢华,请客吃饭讲究排场,买东西只看品牌不看实际需求。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开来,就会让内心变得浮躁,失去了对真正有价值事物的追求。
这么一想,反而理解了,你对衣食这些看得淡,是因为接触新知新领域的脑力激荡、欣赏文物和画作的审美愉悦,远超过买漂亮衣服、吃丰盛大餐带来的满足。而在求知和审美之上,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你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你的自我实现里必然需要存公心而去私心。
还记得你读大学时,有一年暑假兴致勃勃地跟我聊起在校外参加的那些环保志愿者活动,当时我特别高兴,更甚于你考出优秀的成绩、拿回新的奖状。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你的闪闪发亮的眼神里,能感受到你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有的只是为了守护地球家园尽自己一份能力的公心。这样的眼神,在你聊起工作建议被采纳、开展调查研究取得实在成效时也常常出现。这时候我就知道,出于公心的自我实现给你带来了足够的快乐,让你在消费主义愈发盛行的当下,仍旧能安于俭素,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更实在的事情上。
最近一些反腐案例令人痛心,原本胸怀志向的党员干部,被权力蒙蔽双眼、被奢靡之风裹挟后,满脑子想的都是个人私利、眼前舒坦,那点公心慢慢就被磨没了。如果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名利,而不是如何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贡献,工作导向就会出问题,甚至做出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这是千万要不得的。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廉洁”也不是多高深的词,就是你外婆常说的 “踏实做事,硬气做人”,日子过得简朴,才能蕴养平静的心态;一直存着公心,干工作才稳当,就像运河上的船,载货再重,只要舵把得正就不会偏航。望你不忘初心、时时警醒:继续保持节俭朴素的作风,警惕消费主义的洗脑和奢靡之风的干扰,把日子过得踏实,把工作做得扎实,以跬步之功积攒实效,为水务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025年8月7日
(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 沈恬)